介绍唐朝科考

作者:本站原创 -
介绍唐朝科考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介绍唐朝科考,以及唐代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科举题目
  2. 唐代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
  3. 古代科考考什么内容

[One]、科举题目

〖One〗、题目:“同朕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用什么办法可以做到?”

〖Two〗、题目:马箭纵马二次射六箭,中三箭者为合格;步箭射六箭,中靶两箭者为合格。在都合格之后,再箭“地球”,地球是斗型,直径二尺。箭六射,于马上射,打落球为中靶,根本中靶的数量,分为单好、双好。然后就是试拉弓、舞刀、举大石。

[Two]、唐代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

〖One〗、唐初,明经科的考试内容以经学为主,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熟悉程度,选取相应的儒家经典进行考试。

〖Two〗、唐初的经学不再是五经,而是九经,这时他们将五经中的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即《诗》、《书》、《仪礼》、《周礼》、《礼记》、《易》、《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然后以通经比例来决定等第,通五经者比较高,通三经者次之,通二经者最次,而后分别授官。

〖Three〗、其中,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唐初,在定九经后,又将《礼记》、《左传》称大经,《诗》、《周礼》、《仪礼》称中经,《易》、《书》、《公羊传》、《谷梁传》称小经);通三经者,需通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二经者,需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

〖Four〗、除了会考九经,因唐初诸帝皆有自己喜欢的儒家经典,所以会额外增加一些其他的儒家经典来作为“明经科”必考内容。如高宗上元二年(675年),高宗下诏将《老子》列为考试内容;长寿二年(693年),武则天下令停试《老子》,改试由她自撰的《臣轨》两篇。

〖Five〗、神龙元年,中宗李显改革“明经科”考试,明定“明经科”考试考三场,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义,第三场试时务策,开成十二年后,因唐文宗于九经上增《尔雅》、《论语》、《孝经》等三经,因此帖经所考的经学,也由九经变成十二经。

〖Six〗、开元二十五年之前,帖经考九经十帖、《孝经》二帖、《论语》八帖、《老子》兼注五帖,每帖需填写三字,只要写对六帖,即合格;时务策考十条时政问题,通过七条,即合格。开元二十五年之后,唐玄宗李隆基更改“明经法”考试内容,先帖试,帖试内容与此前相同,但只要通过五帖,即合格;再试义,九经每经口试大以十条,通过六条,即合格;最后时务策,考三条时政问题,需全部通过。

[Three]、古代科考考什么内容

〖One〗、秀才科。主考方略策,也就是计谋策略,由于隋唐时以秀才科为比较高,因此录取难度最大。

〖Two〗、明经科。又细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而唐代又按照经书分量将经书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论语》、《孝经》为必考内容。明经科主要是考学子对儒家经典著作的掌握程度,因此哪怕死记硬背往往也能考中。

〖Three〗、进士科。唐初时进士科仅考时务策五道,唐高宗调露二年(680年)为进士科加试帖经、杂文,从而使得进士科形成了杂文、帖经、策问三场考试制。唐中期后又增考诗赋,且诗赋比重往往较大。

〖Four〗、明法科。主要考律、令知识,试策共10条,其中律七条,令三条,通八条以上可被录取。该科主要考察学生对朝廷律法和制度的了解程度,由于是专业知识,因而录取人数相对也比较少,例如李商隐便是明法科出身。

〖Five〗、名字科。也称“明书科”或“书科”,主要有帖经、口试、试策三道程序,主要考《说文》、《字林》,主要考核的是文字、训诂知识和书法,由此可见唐代对书法的重视程度。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