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江州刺史李渤的夫人

作者:原创编辑 -
唐朝的江州刺史李渤的夫人

大家好,关于唐朝的江州刺史李渤的夫人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九江李公堤的由来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九江李公堤的由来
  2. 彭州白鹿书院出过哪些名人
  3. 苏州李公堤有什么典故吗

[One]、九江李公堤的由来

〖One〗、李公堤为唐朝长庆年间李渤担任江州刺史时所建,这里的江州就是现在的九江。

〖Two〗、李渤少年时曾与其兄李涉隐居“白鹿洞”读书,“白鹿洞”因此而得名。李渤担任江州刺史时,江州城南有一湖叫南湖,面积约一千二百亩,东抵北风嘴,西连龙开河,南接山川岭,北依浔阳城。

〖Three〗、由于湖面宽阔,南来北往行人非常不方便。李渤为了方便行人,就组织人力在湖中建了一条长堤。堤长七百步(约二里),南连山川岭,北接城池的南门口,沟通南北往来的百姓。堤上还建有一座小桥,桥下连通两边的湖水,并安装水闸,控制和调节两边的水位,方便灌溉农田之利。后人为感谢李渤的功绩,将新建的长堤命名为“李公堤”,堤西面的湖取名甘棠湖,中间的小桥命名为思贤桥。

[Two]、彭州白鹿书院出过哪些名人

〖One〗、白鹿书院有李渤、朱熹、李梦阳等著名历史人物。

〖Two〗、李渤,字澹之,洛阳人。唐穆宗即位,召为考功员外郎。唐长庆元年(821),调任江州刺史。

〖Three〗、李渤青年时期,曾与兄李涉一同在白鹿洞、栖贤寺一带读书。他在白鹿洞养了一只白鹿、并常随白鹿外出走访与游览。因此,时人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其读书处称白鹿洞、他出任江州刺史时,旧地重游,在白鹿洞广植花木,增设台榭、宅舍、书院,修葺一新。白鹿洞书还存有纪念李渤先贤祠和后人石雕的白鹿。

〖Four〗、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南宋江西婺源人。十九岁登进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泉州同安县主簿。宋淳熙六年(1179)年三月,朱熹到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星子县。曾亲至白鹿洞书院视察。并向朝廷请求,孝宗皇帝批准重兴白鹿书院。著有《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词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Five〗、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陕西庆阳人。明正德六年至九年(1511~1514年),李梦阳曾在白鹿洞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文章。诗篇、量迹。当时星子知县根孜在溪口桥建石碑坊,李梦阳题写“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刻石架在书院大门门棚上。并为宗情祠、独对亭、钧台亭、大合亭作记撰,留有《始至白鹿洞》《白鹿洞》《白鹿洞别诸生》等诗词传世

[Three]、苏州李公堤有什么典故吗

〖One〗、李公堤的由来是李勃为民建造的一座堤,人们为了感怀李勃,将其命名为李公堤。据传李公堤原名甘棠堤,九江人习惯称之为“小坝”,始建于唐长庆元年间。是年春,洛阳人李渤受命任九江地方行政长官江州刺史。

〖Two〗、他主政江州后,见本地天灾频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便向朝廷上疏,奏免农户累年所欠税赋,遂获准。后又建造景星书院,发展教育事业,做了不少惠及百姓的好事。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的江州刺史李渤的夫人和九江李公堤的由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