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理藩院

作者:侠名 -
宋朝理藩院

大家好,宋朝理藩院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北宋正一品从一品区别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宋朝理藩院和北宋正一品从一品区别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北宋正一品从一品区别
  2. 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院吗

[One]、北宋正一品从一品区别

〖One〗、正一品和从一品是不同职位的,简单的说,同品阶中,正一品比从一品官阶稍大,从一品官职为少师、傅、保,太子太师、傅、保,协办大学时,六部尚书,理藩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内大臣等。

〖Two〗、正一品:三师三公,三公三孤(政和以后)中书令,尚书令,侍中

〖Three〗、从一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或称知院事),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骠骑大将军(武散官)

[Two]、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院吗

〖One〗、是的。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内阁

〖Two〗、历史上翰林院最早出现其实和科举的关系并不大,虽然翰林的本义是指代文翰荟萃所在。翰林院置为官署始于唐朝,最初只要有一门专长就能进入翰林院,但到后来门槛逐渐升高。

〖Three〗、唐代设翰林院,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翰林院这个机构,在历史中,曾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最初时,“翰林”是指文翰荟萃。后来成为一个正式机构后用来招揽天下英才。

〖Four〗、过去科举又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明清时期,就一直流传一种说法“非进士不得入翰林院,非翰林不得入内阁”。这等于是把翰林院跟进士、内阁放在同一条线上。

〖Five〗、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中,进士是全国所有学子最向往的身份。即便是那些靠父辈荫封的世族子弟,也渴望凭着自己本事,获得进士的身份。

〖Six〗、以清朝为例,当时授予翰林院的职权不少。除了要按时稽查史书、录书,皇族宗室的官学功课、以及理藩院的档案外,翰林院还担任各级科举考试的考官。

〖Seven〗、从乡试、会试、殿试,翰林院都可以派人参加。也正是这个原因,翰林院出身的官员,在朝中往往有极为深厚的人脉和文脉。这是在规定的官阶品级外,翰林院官员拥有的影响力。

〖Eight〗、新的进士获得出身后,需要由翰林院掌院学士在保和殿再考核一遍。这个做法,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翰林院官员还需要经常为皇帝提供建议。

〖Nine〗、唐朝的翰林院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士,这些人也确实有两把刷子,虽然未必有官职,但是贴身陪着皇帝做一些出谋划策起草诏书的重要事务,算得上是白衣卿相。

〖Ten〗、翰林学士并不是官职,所以选拔时不用考虑官职资历之类的问题,从校书郎到尚书只要能入皇帝的法眼,挂个衔就可以;而这些人唯一的依赖就是皇帝的信任,政治前途也算有保障。

1〖One〗、到了宋代,选拔有了规范,比较严格。想当翰林学士,得参加科举考试,比较好是进士科,以保证有基本的文字功底;然后要有州县工作的履历,也就是要求有基层工作经验。

1〖Two〗、宋代的翰林学士就有了正规军的意思了,翰林院基本算是培养高级干部后备军的储备池。如果你不经过这些步骤进入翰林院,根本没有人瞧得起你。

1〖Three〗、到了明代,在朱元璋的制度改革下,翰林院的权力超越唐宋,因为明朝没有宰相了,以前由宰相承担的任务,分解到了翰林院,权力大到了,等于说宰相职位被翰林院这个机构替代了。

1〖Four〗、从制度上讲,明代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职官机构,翰林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1〖Five〗、后来内阁出现,则是朝廷中地位比较高的中枢机构。自丞相被废后,内阁大学士俨然是朝堂上最有地位的大臣。翰林院的位置,就等于是为朝廷培养高级官员的地方。

1〖Six〗、正是内阁的出现,导致翰林院政治上的地位逐渐丧失,可谓盛极而衰。原来拥有的起草诏命参与机务的权力被内阁拿走了,后来连议论政务也被人视为多事之举。

1〖Seven〗、所以内阁和翰林院分家以后,翰林院的政治地位开始逐步衰落,除了培养第二梯队的高级官僚外,可以看成一个普通的文秘学术机构。

1〖Eight〗、?到了清代,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先有南书房,后有军机处,都是皇帝独揽大权的有力工具,不再需要翰林院多嘴多舌,所以翰林院在政治上也没有什么地位。

1〖Nine〗、所以翰林院可看成一个研究生院,进士们进去以后进一步深造,为冲击更高的官职做准备。至此翰林院成为一个学术机构,其过去的实权已经转移到内阁。

20、总之,翰林院远非普通的文职机构。在各朝各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比较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