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伊阳县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宋朝伊阳县这个问题,洛阳塔叫什么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河南共有多少个县市区
河南共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省会郑州市,常住人口9559.13万人。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有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个,是中国建都朝代比较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比较多的省份。
[Two]、洛阳塔叫什么名字
“五花寺塔”,有被誉为“洛阳比萨斜塔”,位于洛阳市宜阳县。
[Three]、洛阳寺庙排名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佛教在中国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寺大门之外,广场南有近些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这里是中国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中国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中国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中国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灵山寺,原名报忠寺、报恩寺,亦名凤凰寺。在洛阳市西南40公里,今宜阳县城西灵山北麓,背依山崖,面临洛河,坐南朝北,和多数中国佛寺方向迥异。相传周灵王寝葬于此,故名其山为灵山,灵山寺也因此得名。寺内建筑原有山门、前殿、毗卢殿、大雄殿、藏经后楼及左右配殿等。现仅存山门、中佛殿(又名大悲殿)和大雄殿等。
灵山寺依山势而建,座南向北。寺院占地18667.6平方米,寺内有殿亭楼阁近百间,自北而南沿中轴线上有五重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灵山寺有四大奇观一直为人称道。
1为寺门向北开,全国绝大多数寺院都是座北向南,而灵山寺却是座南向北;
2为寺院有山门,灵山寺与别寺院不同,独有的城楼式山门;
3为佛像有胡须,在全国也是独有的;
4为寺院与尼姑庵紧连,这在别的地方也是极少见。灵山有被游人称颂八大胜景,即:悬崖垂绣、仙掌石栖、庆去洞布、翠停息机、孤峰远眺、山拟鹫岭、洛溪众环、涧号泉鸣。
闻名数省的灵山庙会,从农历正月底开始,正会日为农历二月初八,持续10天左右,是县境内历史最久的庙会。灵山寺是佛事活动场所,敬有观音菩萨。据说灵山的送子观音非常灵验,赶会群众多为妇女,烧香还愿后,回家时都要多买一张车票,意即带着孩子回家。
龙门香山寺位于洛阳城南13公里处的香山西坳,紧邻龙门石窟。武则天称帝时重修该寺,并常驾亲游幸,御香山寺中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白居易曾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寺名大振。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一直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如今经过第五次修复后的香山寺整个建筑新旧一体,气势磅礴,与龙门西山石窟隔河相望,与龙门东山石窟,白园并立,香山寺接待中外游客达五万余人,香山寺已成为龙门石窟景区又一处亮丽壮美,光彩夺目的景观!
玄奘寺又名唐僧寺,位于偃师缑氏镇唐僧寺村北,紧傍207国道,玄奘寺始建于北魏,原名灵岩寺,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幼年的玄奘曾多次到该寺聆听佛法,玄奘取经返回后曾回寺看望僧众,被誉为大德、大善之人,为了弘扬他坚毅卓绝的精神,又改名为“兴善寺",唐太宗曾赐地40顷敕令重修,公元699年武则天自神都洛阳出发,登封中岳,路过该寺,也曾赐金重修,并赐地百顷。后人为表示对玄奘法师的怀念,又改名为唐僧寺。1996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拜谒唐僧寺,提议更名为“玄奘寺"并亲题“玄奘寺"匾额。
广化寺,是北魏所建龙门八寺之一。寺前山坡建有石阶,中有五层高大建筑包括高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三藏殿、地藏殿。广化寺坐落在龙门村西的山岗上。
唐朝时,天竺国僧人善无畏来中国传扬佛法,公元724年随唐玄宗来洛,735年圆寂于洛阳大善寺,后迁葬于龙门广化寺。758年,唐肃宗于广化寺为无畏禅师立了行状碑。寺中尚建有无畏师塔等。
为繁荣旅游事业,振兴经济,郊区龙门村党委、村委于1992年投资300万元,在旧寺址上重新恢复广化寺雄姿,于1993年4月“牡丹花会”开门揖客。
新寺为龙门山色锦上添花:混凝土大道由洛龙路直通寺前。垂直高31米的寺前山坡上,砌着199级宽达10米的石阶,衬托得寺院雄伟壮观,气势不凡。寺内建筑全部为仿清式,青瓦红砖,沿中轴线依次为五间大的二层高山门、天王殿、伽蓝殿、三藏殿、地藏殿,统为飞檐高桃的歇山顶,画栋绘梁,古色古香。
福先寺位于洛阳东花坛东北唐寺门村内,福先寺坐南朝北,背依洛水而面眺邙山,与传统的寺院风格迥异。据有关资料说,始建于唐朝,原址在今郊区瀍河乡塔湾村西头"唐寺崖"处。明朝洛河泛滥,将寺冲毁。洪水过后,乡民将寺中留存的部分遗物北移数里,重建寺院。1922年,重修寺院后,军阀吴佩孚的参谋长张佐民为山门门额题"古唐寺"三字,保留至今。相传,古唐寺原来在洛河边上,垂柳掩映,庙门前就是清波荡漾的洛河,风景十分宜人,吸引得游人如织,香火盛极。寺院门口,有座极高的佛塔,塔高得让人仰看时,脑瓜儿上挂不住帽子。每逢朝日初升,那塔长长的阴影能遮到现在的七里河;夕阳落山,塔影又拉到白马寺。因此,人们习惯上又把这福先寺称为"塔寺"。。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的祭祀地,也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发现地。该寺因有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而得名,是中原河洛文化寻根问祖的旅游圣地,也是河洛文化中“河图”的发现地,中国易学文化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该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
位于伊川郭寨村,有座以泉水饮誉古今的“皇觉寺”。据《洛阳县志》所载,该寺始建于唐朝开元十年(722年),因系皇家寺院而得名。原本规模宏大,后屡遭损毁,现仅存伽蓝殿和西厢房。伽蓝殿背依龙门山南麓,殿内原有壁画,现在多已湮灭。顶为硬山式,青砖青瓦,五脊六兽。西厢房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殿前有一直径一米余的砖砌古井,水清且浅,人称水甘无垢。
藏梅寺本名白云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县顾县乡回龙湾村,因背靠白云山而得名。旧时香火鼎盛,规模宏大,有四层院落,头层为四大天王殿,殿前东壁塑有黄巢坐像,披盔戴甲,气势不凡。藏梅寺位于青龙河谷中,峰峦拱秀,溪流萦回,林木葱郁,幽静秀美。寺中存留古碑数方。
坐落在在洛阳西120公里的洛宁县西部山区罗岭乡,“藏”在由8个小山头护卫的少女峰上;历史较为悠久,在白马寺创建的第二年,就修建了这座寺院,可谓历史悠久矣。
商山寺为何紧随白马寺而建呢?这里面有一段历史渊源。年逾七旬的商山寺住持释觉庭介绍说,当初印度高僧用白马驮着经书,一路晓行夜宿,终于来到了中原大地。走过了千山万水,印度高僧曾在数不清的地方歇脚住宿,但当他们来到罗岭后,仍深深地被这个地方所吸引。这里的独特地形,简直是苍天为迎接佛教进入中原而准备的一份厚礼。瞧!在8个山头环绕着的少女峰上,坐落着一座供奉大佛的寺院,就像把佛祖请到莲花宝座上了!
遥想当年,印度高僧或许是由于激动,默默地记下了这一妙处。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他们就专程来到这里建起了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商山寺。
从那时起,商山寺与白马寺就有了密切联系,并一直延续至今。1998年、2004年和2005年,白马寺陆续给商山寺赠送了多尊佛像。这些佛像既是商山寺的新景观,也是两座寺院友好关系的证明。
走进历史悠久的商山寺,脚下是古砖铺就的小路,眼前是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不需要考古专家来认定古寺建于哪朝哪代,仅凭所见所闻,就能感受到它的古色古香。
位于张坞乡岳社村东南的龙潭河东。因寺附近有一面积约60平方米左右的龙潭而得名。以寺院大殿结构造型特点,可推断为金代所建。现存大雄殿、天王殿、东陪殿、僧房等17间。
龙潭寺有四大奇景为人称道:一曰“百里龙井”。为一直径两米左右的石井,难测深浅,传说与百里外的伊河相通,每遇伊河涨水,此泉必有泥沙涌出,因而得名。二曰“千年卧佛”,龙井上行二十余米,便可见溪涧右侧石幔上显出一个卧佛的形象,坦胸露腹,素面朝天,头部微微垫起,左腿盘于右腿之上,显得自然而安详,浑然天成,传说是禅宗祖师达摩的形象。三曰“鼓飞龙凤”,龙潭西侧有数十米高的石瀑悬垂而下,灰、白、绿三色相间,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似龙飞凤舞,此图中心有两个微微突起的石鼓,以石击之,咚咚做响,据说若敲击合于音律,便可见到龙飞凤舞的奇特景象。四曰“字出石壁”。龙潭东侧的一块石壁上,天然生成一个二尺见方的“佛”字,清晰可见,为青色花岗岩石体上的白色石脉组成,其工整规矩的程度,令人称奇。
位于洛阳市汝阳县城东南十多公里的黄屯村南面,圣王台村北坡。又称下寺。北临汝河,东傍板棚河,南依凤凰山,绿树葱郁,景色宜人。观音寺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研究汉族佛教文化以及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观音寺坐南朝北,前低后高,走进门去,依次可以看到一座硕大的山门,高耸的钟楼,三间大的头殿、二殿、三殿(正佛殿),精致的石砌“一步三空桥”,左右对称的迎旭阁、横霞阁及两孔石窑。东面窑里的石雕佛像,额题是“何须面壁”,两侧挂着“莫向他山借石,还来此地做人”的一副对联,所含禅机耐人寻味。西面窑额题“圣泽日新”,窑内有一股清泉流出,经石桥绕向前院,注入东西汤王池。窟后建有一座高台,上有大汤王殿及东西厢房。台上栽植数株银杏树和“扭筋莲花柏”,游人可在此尽享前人留下的余荫。观音寺中还有汤王池、洗心井等名景,池中或井中的水位无论旱涝,始终如一,堪称一绝。
位于市东南约70公里,今临汝县东北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
始建于北魏,后经唐、宋、元、明、清历代重修与扩建。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中佛殿、悬钟阁、藏经阁、七祖塔等。建于唐代的七祖塔是九层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23米。建于宋代的悬钟阁是三檐歇山式,巍峨高耸。中佛殿为金代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歇山九脊顶。风穴寺中的所有建筑参差错落,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寺外有塔林数处,保存元以降墓塔115座;另有历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寺周群山环抱,古柏葱茏,彩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景点也颇引人入胜。唐代岑参、刘禹锡、元稹等,都曾在此留下诗作。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本次宋朝伊阳县和洛阳塔叫什么名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