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唐朝皇帝年号那么多

作者:网友投稿 -
为啥唐朝皇帝年号那么多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为啥唐朝皇帝年号那么多,以及唐贞观13年为什么特殊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为什么汉武帝称谥号,唐太宗称庙号,康熙雍正又称年号呢
  2. 唐贞观13年为什么特殊
  3. 唐朝历代皇帝年号庙号谥号

[One]、为什么汉武帝称谥号,唐太宗称庙号,康熙雍正又称年号呢

〖One〗、熟悉历史的读者会发现,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叫“某某帝”,比如汉文帝、晋武帝、隋炀帝等,而唐朝以后的皇帝,大多叫“某某祖”或“某某宗”,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武宗等。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以唐朝为节点,发生这样的改变呢?

〖Two〗、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知识点是,“某某帝”是谥号,而“某某祖”或“某某宗”是庙号。所谓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世给予的评价性文字,比如,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称汉武帝。所谓庙号,则是皇帝死后在太庙供奉时所用的尊号,比如,朱元璋的庙号是太祖,称明太祖。

〖Three〗、唐朝以前,通常用谥号称呼皇帝,原因有二。

〖Four〗、其一,谥号作为对历史人物的盖棺定论,有美谥、平谥、恶谥之分,从一个人的谥号里,就可以大致了解他一生的功过是非,这更便于后人了解历史。比如,“文”是典型的美谥,隋文帝就是好皇帝,“炀”是典型的恶谥,隋炀帝就是坏皇帝。

〖Five〗、其二,隋朝以前,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庙号的,自然也就不能用庙号代指皇帝。以西汉为例,开国皇帝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太祖,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汉高帝或汉太祖,至于我们通常说的汉高祖,其实是不正确的,只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如此称呼,所以后来才约定俗成,习惯性将刘邦称作汉高祖。第二任皇帝刘盈,谥号孝惠皇帝,没有庙号,所以只能称之为汉惠帝。也就是说,只有功勋特别卓著的皇帝才有资格加庙号,比如汉文帝开创盛世庙号太宗,汉武帝开疆拓土庙号世宗,而夹在中间的汉景帝,虽然也是一位不错的君主,却因没有特别突出的历史功绩,所以死后并无庙号。

〖Six〗、到了唐朝,历史被改变,传统被打破。

〖Seven〗、其实,在唐初的文献中,一直是称李世民为文皇帝(谥号)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唐朝以前,皇帝死后,谥号都非常简约,比如刘邦的高皇帝、李世民的文皇帝,再比如汉文帝的孝文皇帝、汉武帝的孝武皇帝。但李治死后,武则天偏偏给丈夫定了个特别浮夸的谥号,叫“天皇大帝”,后世总不能称李治为“唐天皇大帝”吧,这有点太标新立异了,所以就借其庙号,称他为唐太宗。

〖Eight〗、武则天开了个坏头,自此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谥号都走向了繁琐与浮夸,并且都是极尽鼓吹的美谥,比如,李世民的谥号由文皇帝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后面朝代则越演愈烈,比如明朝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共计23个字,清朝努尔哈赤更夸张,他的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足足27个字,创历史之最。

〖Nine〗、武则天之后,随着皇帝谥号字数不断膨胀,且后世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庙号便逐渐取代谥号,成为对皇帝的专用代称,“某某祖”、“某某宗”应运而生。

〖Ten〗、明朝和清朝虽然也用庙号称呼皇帝,比如明成祖朱棣,清高宗弘历等,但与此同时,更常用的则是年号,比如明朝的嘉靖皇帝、万历皇帝,清朝的康熙皇帝、雍正皇帝等。这是因为,明清两朝实行的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明英宗经历过复辟除外,清朝是从入关后算起),用年号代指皇帝非常便捷。

1〖One〗、但是,明朝以前,一个皇帝通常有多个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位34年,有年号14个,而武则天执政21年,有年号17个,仅这两口子的用过的年号就超过了明清两朝的总和。所以,对于明清以前的皇帝,我们无法用年号作为其代称。

1〖Two〗、综上,汉隋皇帝多称谥号,唐宋皇帝多称庙号,明清皇帝多称年号,都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Two]、唐贞观13年为什么特殊

〖One〗、贞观是唐太宗的一个年号,时间是从627年正月到649年十二月,一共有23年的时间,那么对应的,贞观十三年就应该是公元639年。这一年,在真实的历史上,发生过一些事情,一件是唐太宗停止了刺史世袭的制度,另一些还有结社率谋叛、唐太宗令突厥回漠南、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王等等,看起来其实并没有什么极其特殊的事情。

〖Two〗、而在《西游记》中,这一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细看之下就会发现,这些事情在这个年份中发生就很诡异了。比如观音安排好了三个取经人的徒弟,来到大唐长安,开启了唐僧取经的第一步,泾河龙王也是在这一年被杀掉的,之后唐太宗召开水陆大会,观音现身指点唐僧西行取经,这些事情其实都很好解释,也很好理解,发生在同一年并不稀奇,甚至即便是一个月之内发生的也不稀奇。

〖Three〗、但是诡异的事情就是,按照《西游记》的说法,这一年还是陈光蕊考中状元迎娶殷温娇,随后赴任途中却被水贼杀死,殷温娇剩下一子放在江中流走,被金山寺的和尚法明就起来,取名江流儿,交给一名农妇抚养,后来长大**之后,剃发为僧,取名玄奘。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既然贞观十三年是唐僧出生的年份,又怎么可能是他长大之后为父报仇,解救母亲出来,并且开始取经的年份呢?

〖Four〗、贞观十三年这个年份其实也是多次出现的,但是在其他的事情上面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放在这样一件事情上面就非常不寻常了,怎么可能一个人在这一年出生,却在这一年长大到十八岁,还为自己死去的父亲报仇,最终一家人团聚,并且受到指点启程前往西天取经呢?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作者写作的时候出现的一个错误,事实上不是这样,是作者失误了。

〖Five〗、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种观点,如果作者就是要这样写,那他的用意又是什么?并且在书中,唐僧取经一共用了14年,与历史不同,而他回到大唐的年份是就是贞观二十七年,但是前面已经说了,贞观这个年号只用了二十三年,怎么可能有贞观二十七年出现?这种种诡异的年份和事情,或许就是在说明,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是根本不存在的故事,从头到尾都是假的。

[Three]、唐朝历代皇帝年号庙号谥号

唐高祖姓名李渊庙号高祖谥号神尧大圣大光皇帝唐太宗姓名李世民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高宗姓名李治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唐中宗姓名李显庙号中宗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唐睿宗姓名李旦庙号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武则天姓名武??谥号则天顺圣皇后唐玄宗姓名李隆基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唐肃宗姓名李亨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唐代宗姓名李豫庙号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唐德宗姓名李适庙号德宗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唐顺宗姓名李诵庙号顺宗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唐宪宗姓名李纯庙号宪宗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唐穆宗姓名李恒庙号穆宗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唐敬宗姓名李湛庙号敬宗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唐文宗姓名李昂庙号文宗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唐武宗姓名李?e庙号武宗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唐宣宗姓名李忱庙号宣宗谥号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唐懿宗姓名李?y庙号懿宗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唐僖宗姓名李儇庙号僖宗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唐昭宗姓名李晔庙号昭宗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唐哀帝姓名李祝庙号哀帝谥号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为啥唐朝皇帝年号那么多和唐贞观13年为什么特殊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