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朝官员考核制度表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隋唐朝官员考核制度表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隋唐时期以什么方式选拔官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唐代选官取士的特点
〖One〗、唐代官吏选拔的途径有三种,即门荫,杂色入流和科举。
〖Two〗、唐朝对门荫入仕有严格的规定:一是有封爵者可由子孙承袭;二是皇亲可按关系的亲疏叙阶授官;三是散官,职事官三品以上的曾孙,五品以上的子孙,二品勋官的儿子可以资荫入仕。门荫如仕可通过学馆入仕和直接以门荫入仕。通过学馆就是充当弘文管,崇文馆(三品以上子孙)或国子学,太学(五品以上子孙)的学生,学成后通过考试入仕途。直接以门荫入仕则需要先充当千牛和三卫(皇帝或太子的侍卫),期满后兵部考试合格,再送吏部考核,合格者授官。
〖Three〗、杂色入流主要有品子,勋官和流外入流。品子由文武六品以下,勋官三品一下五品以上的成年子充任。需轮流到三品以上亲贵的家中担任侍从或缴纳品子课钱,十年期满后经兵部简试,再送吏部考核,合格者即可授官。勋官需轮流番上服役,供京城诸司和各州驱使,不服役这需缴纳课钱,服役或纳钱期满,经兵部考试合格,可授予散官。
〖Four〗、科举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其中秀才科为比较高科等,主要考试国家策略,但因为难度太高考生视为畏途,故很快就被废绝了。明经主要靠儒家经典。进士主要考帖经,杂文和对策。明法考试律法。明书考试《说文》和《字林》,并要通训诂。明算考试算经。只需考试合格一科就获得相应的称号,譬如进士科考试合格就称为进士及第,明经科考试合格就称为明经及第,不过这仅是个称号,要想做官,还需到吏部参加铨选,经过体貌,言辞,书法,判决书四项铨试,再结合各项规定,才能授官。
[Two]、古时的考试制度
〖One〗、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在不同朝代,都有所不同。最盛行的科举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流行到清朝,传播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前后经历一千二百多年。
〖Two〗、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和殿试。
〖Three〗、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省试第一名称为省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Four〗、唐朝科举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等。宋朝考试内容有帖经、诗赋等,明朝清朝考八股文。
[Three]、隋唐时期以什么方式选拔官
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隋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隋炀帝创立了科举取士,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唐朝沿袭了隋朝的科举制。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