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评价宋朝皇帝

大家好,关于朱熹评价宋朝皇帝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如何评价朱熹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明朝为什么推崇朱熹
〖One〗、简而言之,儒学发展到宋朝,就产生了所谓“宋学”,宋学是和汉学相对的,相比于汉学的注重章句注释,宋学的关注点则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辨。宋学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是发轫于北宋二程(程颐、程颢),集大成于朱熹的理学,又称程朱学派,一个是产生于南宋陆九渊,后来被明朝王阳明所继承的心学,又称陆王学派。
〖Two〗、从哲学的本质上来说,朱熹认为宇宙的本原就是一个“理”,什么是“理”呢?简而言之,就是“道理”,太阳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就是理;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这就是理。在朱熹看来,理是整个宇宙的前提和根本,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且如万一河山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换言之,朱熹的“理”,是一种先于宇宙存在、超脱于宇宙的事物,不因人的喜好爱恶而转移,所以又叫“天理”。
〖Three〗、在朱熹看来,天理只有一个,然而反映在具体事物上,理却有无穷。太阳有太阳的理,大地有大地的理,牛有牛的理,马有马的理,桌椅板凳有桌椅板凳的理。但这些无穷的理,却又可以归束为一个理,也就是那个宇宙本源的理。——这叫做“理一殊分”,用朱熹自己的比喻,宇宙本源的那个理,好比是天上的月亮,这个月亮只有一个。但它映照到水中,却有无穷,长江有长江的月,黄河有黄河的月,每个湖泊也有自己的月。
〖Four〗、——所以,朱熹的学说才叫“理学”。因为朱熹承认有一个独立于人的意志的“理”存在,所以这种学说其实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Five〗、陆九渊也认为宇宙的本源是“理”,但这个理和朱熹的理不同,陆九渊的定义是“心即理也”,也就是说,陆九渊的理不是客观存在的,它就是人的内心。用陆九渊自己的话讲,就是“道未有外乎其心者”,或者说是“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在陆九渊看来,心与理是直接合而为一的,天理不在别处,就在人心当中。
〖Six〗、——所以,陆九渊的学说就叫心学,它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Seven〗、因为他们的认知不同,所以治学方法也不同。朱熹认为理一殊分,天理是无法直接认识的,我们人所能见到的只有具体事物,所以我们必须从研究具体事物入手,一个一个的穷究它们的理,最后达到对天理的认识。从方法上来讲,就是从格物入手,博览群书,最终一点一点的接近天理。
〖Eight〗、但陆九渊认为天理即人心,天理不在别处,即在我心中,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去格物,也没有必要去读书,只需要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认识,用陆九渊自己的话讲,就是“发明本心”,或者叫“求放心”,找到自己失去的那颗本心。一旦你拂去了心上的尘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本心,那自然而然也就认识了天理。
〖Nine〗、朱、陆两种治学方法,其实颇似禅宗的顿悟和渐悟。
〖Ten〗、朱熹和陆九渊曾经有过一次非常著名的辩论,那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无比重要的一次聚会,史称“鹅池之会”,在那次会谈中,两种学派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结果“朱以陆教人为太简,陆以朱教人为支离”。
1〖One〗、其实,朱陆之间的这种相互指责,都是有道理的,两派的末流弊病,也正是从他们的治学而出。朱学之弊在拘,最后沉陷于条条框框而无法自拔。陆学之弊在荡,这些陆学末流不屑于读书,而好空发大言。
1〖Two〗、顺便说一句,朱熹和陆九渊是好朋友,虽然哲学思想不同,但双方友情极好。两人除了鹅池之会之外,后来朱熹在南康主持白鹿洞书院,特地请陆九渊来讲学,并将陆九渊的讲义刻在石碑上,流传后世。不过到他们晚年,也逐渐走向偏激,在学术辩论中言辞日趋尖锐。陆九渊死后,朱熹前往吊唁,哭罢,良久曰:“可惜死了告子”。——真令人可发一笑。
[Two]、如何评价朱熹
〖One〗、对朱熹的评价,要尊重史实,一分为二。
〖Two〗、一方面,朱熹是一位精思、明辩、博学、多产的哲学家和理学大师。创办书院,讲学传道,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代宗师。对宋代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Three〗、另一方面,其大大发展的理学,扼杀人性,维护等级制,不利于新文化新思想的进步,阻碍了中国的“文化复兴〞。
[Three]、为什么朱熹会在宋朝那么出名原因是什么
肯定是起反作用嘛!中国从宋代开始彻底的衰下去,这和宋理学有不可推卸的关系
关于朱熹评价宋朝皇帝和如何评价朱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