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反映唐朝时期的书

作者:原创编辑 -
能够反映唐朝时期的书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能够反映唐朝时期的书的一些知识点,和关于隋唐的历史有什么书推荐的吗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古代的经书著作有哪几部
  2. 道教的著作有哪些
  3. 关于隋唐的历史有什么书推荐的吗

[One]、中国古代的经书著作有哪几部

〖One〗、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Two〗、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南宋硕儒朱熹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四书》,并为官方所认可,《孟子》正式成为“经”。至此,儒家的十三部文献确立了它的经典地位。清乾隆时期,镌刻《十三经》经文于石,阮元又合刻《十三经注疏》,从此,“十三经”之称及其在儒学典籍中的尊崇地位更加深入人心。

[Two]、道教的著作有哪些

〖One〗、《周易参同契》和《太平经》的出现,和五斗米道、太平道教团的产生,是道教形成的标志。

〖Two〗、《周易参同契》是关於炼丹术的最早理论,被后人称为「丹经王」,它是对以前还丹金液烧炼技术的总结。「参同契」是指将易学、黄老、炉火三者综合为一:太易性情,各如其度;炉火之事,真有所据;黄老用究,较而可御;三道由一,俱出经路。该书是汉代黄老学派炼丹家魏伯阳所著,记述炼丹器具的制备,与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炉火的调节,及药物的反应过程,或炼成后服食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等。书中特别对丹药的反应原理、火候的掌握方法,记述很详细,一直为后人奉为准则。

〖Three〗、《周易参同契》又是汉代学家说明炼丹过程的记述,和易学与炼金术结合的产物,它还把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发展为「月体纳甲说」,因此它的理论在易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若用易学的角度看《周易参同契》,是用阴阳变易说来解释丹药形成的原理,又用「月体纳甲说」来解释炉火掌握的原则。譬如《周易参同契》开端并说:「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转谷正轴,牝牡四卦,以为橐龠,覆冒阴阳之道,犹工御者执衔蛮,准绳辙,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乾坤坎离和后面说的「六十」指的是六〖Fourteen〗、卦,用六〖Fourteen〗、卦来解释炼丹的全部过程,则六〖Fourteen〗、卦中,取用乾坤坎离为四个基本卦,是丹药形成依据(乾坤为炉鼎,上釜为乾,下釜为坤,并取天上地下之象。坎离指药物,坎即是铅,离即是汞;或坎为水,离为火;火指药物蒸馏,水指药物熔化为液体。乾卦、离卦为阳,坤卦、坎卦为阴;鼎上为阳,鼎下为阴;汞为阳,铅为阴;火为阳,水为阴。)鼎炉及药物等,都是依阴阳变易的法则进行作炼,尤其「牝牡四卦,以为橐龠,或覆冒阴阳之道」之说,指明炼丹过程也要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来掌握火候。

〖Four〗、「经纬奉日使」说明把剩下的六十卦分配在三十天内,每天有两卦;「刚柔有表里」说明阴阳属性之相成相克。《周易参同契》特别强调坎离两卦之作用,同时也明确地说明「易为坎离」,以坎离讲阴阳变易,如此说,也无违背易学的阴阳变易原则和炼烧的原则。炼丹的过程,药物和水、火二气的变化,铅为阴,其遇火而熔为白液;汞为阳,其遇火而升华;水为阴,火为阳,混而为一,炼为丹药,此即是「易谓坎离」。

〖Five〗、《周易参同契》的「月体纳甲说」,是说明炼丹火候要随每月月亮的盈虚而调节。但火候有两种,文火和武火。减炭为文火,加炭为武火;在一个月里,前半月用文火,后半月用武火;在一年内,冬至后用文火,夏至后用武火。它是要求炼丹术依据自然界阴阳势力的消长掌握火候。

〖Six〗、《参同契》的「纳甲说」有三种,说明炼丹运火程序,因此称为「月体纳甲说」。

〖Seven〗、第一种是六十卦纳甲说,将一个月分六十个昼夜,配以六个卦,每天早晚的用火。

〖Eight〗、第二种是八卦纳甲说,以月亮的盈亏说明一月之中的用火,以坎离两卦代表日月,以其余六卦代表月亮的盈亏过程,八卦又各配以天干地支。

〖Nine〗、第三种是十二消息卦说,十二消息卦是用十二个卦(复、临、泰、大杜、夬、乾、姤、遁、否、观、剥、坤)表示阴阳二气的消长。

〖Ten〗、《参同契》用这十二个卦与天干十二律相匹配,说明一个月或一年的用火程序;又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铅汞加温起反应,转化为金丹的过程。

1〖One〗、阴阳五行说为汉代思想的主干,所以在《参同契》可以看到道教产生的背景,同时看到道教阴阳五行说和儒学的成分。

1〖Two〗、《太平经》是流传至今的最早道教经典,《太平经》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西汉;《汉书》记载西汉成帝时,曾有齐人甘忠可作《天官历包元太平经》。

1〖Three〗、《太平经》产生於东汉安帝、顺帝时,出自于吉等人,后於桓帝时由襄楷进献给朝廷;原经本有一百七十卷,但今现存於《道藏》中只有五十七卷。

1〖Four〗、《太平经》的宗旨,为兴国广嗣之术,是讲「气」以养长生,则为生命存在和长生方法。《太平经钞?癸部》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共一位,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于天,精者受于地,气者受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中也,三者相助为治。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说明「精气神」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太平经钞?壬部》说:「人有一身,与精神相合配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则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相合则为一,可以长存也。」

1〖Five〗、历史上的「精气神」,在《太平经》已经有新的发展,则「精气神」的性质,与人的行为和人的身体有密切关系。但「精神」有善恶、吉凶,人身的精神亦然;因为精神的性质决定人行为的善恶,故有关性与命的关系甚大。又人行为的性质也可以使相应性质的精神进入身体,并精神可以出入人身,更赋予精神以人格神的特徵,在人格神的精神中表现。

1〖Six〗、其实人之身体中有所谓「人身之神」、「司过神」和「五脏之神」。司过神曰「监察神」,为监察人行为过失的神;这种神在《太平经》叫做「六司命神」,证明人五脏之神,也有司过之功能(所谓「你知我知」之意)。

1〖Seven〗、五脏之神「心、肝、脾、肺、肾」,在《太平经》相应为一种形神求长生的论述,所谓「精神出游,神随人意,诸神司过」,以此论述为根据;又括「守神」、「致神」、「还神」三种。守神有两方面的含义:

1〖Eight〗、[One]、存守身中已有的精神,使不失去或游离身外。

1〖Nine〗、[Two]、守神可以防止凶神恶气在身中作乱。

20、「致神」是防止招致身外之精神来侵入居住人之身中。

2〖One〗、「还神」的对象是本在身中却一时游离身外的精神,通过还神的办法,使它们返回人体与身形相合,以达到消除疾病和长生久视的目的。这种方法是重在「思」,在思神时,要把这些神像挂在静室中实行凝思,并要佩神符,及吞服丹书。

2〖Two〗、《太平经》中的「承负」,也是道教史上重要的观念,它给人们行为的后果作了解释;因为一个人行善反得恶果,行恶反得善果。这个问题,《太平经》认为是「承负」所引起的作用。「承负」说明人今生的遭遇是受前辈人行为的影响,今生的行为也会带给后辈人福祉;承者为前,负者为后。《解师策书诀》说:「承负是告诫人们要为后世人行善,免受承负之厄;本人能行善得道,也能免去承负之厄。」

2〖Three〗、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庄周撰。又称《南华真经》,全书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阐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关于气功的论述。如“踵息”、“心斋”、“坐忘”、“缘督以为经”、“吹喣呼吸,吐故纳新”等等,对后世影响较大。

2〖Four〗、道家经典著作。为周·列御寇撰。又称《冲虚至德真经》,全书八篇。以“至虚”、“终天”的思想家为本,其宗旨与《老子》、《庄子》相同。书中很多阐述与气功养生有关,为后世气功重视。

2〖Five〗、道教经典著作。传为黄帝撰。全称为《黄帝阴符经》一篇。该书自唐代李筌公开传播以来,就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各以心得注解,今存四十余种注本。书中某些论述对气功养生有指导意义。

2〖Six〗、道教气功经典著作。书分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各一卷。《内景经》成书于西晋太康年间,《外景经》成书于东晋年间,《中景经》约成书于南北朝间,是在“内”、“外”两经的基础上综合加工而成。《黄庭经》提出的“三黄庭”、“三丹田”之说,渊源于《太平经》的“三元合一”论。黄庭即上丹田,于身指脑,为百神之主宰;中黄庭即中丹田,于身指心,为脏腑之根本;下黄庭即下丹田,于身指脐下关元穴,为阴阳之门户、精气之命脉。只要如法存想黄庭,养炼丹田,就能固精全气,长生久世。具体做法三经各有不同。

2〖Seven〗、道教道教经典著作。二十卷。东晋·葛洪撰。次书包括道教理论、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等内容,为道教道教集成之作。书中阐述了长生不老学说,提供了先秦以来各类内炼养生方法。其中有关气功的内容,集中地反映在《对俗》、《至理》、《释滞》、《杂应》、《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内篇》,末附《别旨》一卷,专述吐故导引,为气功专篇,极有借鉴价值。

2〖Eight〗、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本着老子“清静无为”的宗旨,认为人能清静,即可得道,住世长年。而获得清静之法,唯有观空。

2〖Nine〗、道教经典著作。全称《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书中认为“心为神主,动静从心”,只有从澄心定神入手,修炼才能成功。

30、道教经典著作。又名《阴符天机经》。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经为阐发《阴符经》而作。

[Three]、关于隋唐的历史有什么书推荐的吗

这一部分对一般的爱好者来说可以略过不读,或者您可以在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上量力而行。

3.《资治通鉴》中的《唐纪》部分,即卷185至卷265。

以上三部是唐史研究的最基础史料,唐史专业从事者必然要对达到精熟的掌握程度。如若想了解唐初史事,《隋书》中有不少相关内容要读,而要研究唐末,则《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又不可不读。如若有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可以读两唐书中的相关列传,及《通鉴》中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记载。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