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汤匙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宋朝的汤匙这个问题,指出宋元时期取得的突出科技成就有哪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以我杓酌油知之的意思
“以我杓酌油知之”是出自宋代欧阳修的《卖油翁》。其中,“杓”是指勺子,“酌”是指倒,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
[Two]、指出宋元时期取得的突出科技成就有哪些
[One]、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One〗、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及其传播(板书)雕版印刷是活字印刷术的基础。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自隋唐出现后,到了宋朝,印刷技术日臻完善。但是,雕版费时、费工的缺点也随之暴露出来。
如宋太祖时,官方主持在成都刻印《大藏经》,花费了12年时间,雕板达13万块之多。因此,用活字印刷术取代雕板印刷已成为印刷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北宋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具体做法如下:用胶泥刻活字,火烧使之坚硬,再把一个个活字排在有松脂和蜡的铁板上,加热,使蜡熔化,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活字就固定在铁板上。上墨印刷。印毕,又对铁板加热,蜡熔化后取下活字,以备再用。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现代活字印刷基本工序的基础。
〖Two〗、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及传播。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司南”。它是由一把光滑的磁勺和刻着方位的铜盘组成,用手转动勺子,当勺子停下来时,勺把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
北宋时,人们又不断地试验、探索、改进,终于发现钢铁在磁石上磨过以后也能带磁,而且磁性比自然磁铁稳固,根据这个发现,制成指南针。以后又学会把指南针固定在方位盘里,制成了罗盘针。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指向的稳定性,至今这种形式的罗盘针仍流行于世界各国。北宋时由于对外贸易空前发展,于是指南针就作为一种准确可靠的导航仪器应用到航海业上。南宋时期,我国的海船上已普遍装有罗盘针。
〖Three〗、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及其传播。火药在唐末时用于军事,到宋元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宋建立后,为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宋加紧对武器的制作和研究,火药武器不断得到改进。
到了南宋,则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管形火器,叫突火枪(看图),以巨竹为筒,内装有原始的子弹,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枪炮,它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火器发射的准确率。元朝初年,出现了用铜或铁制成的大型管形火器,统称为“火铳”,里面装有铁弹丸,铳尾有火眼,用以点放,已具备了近代火炮的基本构造。
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人类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播:南宋时,火药传到阿拉伯。蒙古西征时,火器也传到阿拉伯。14世纪初,伊斯兰教国家攻打西班牙时,使用了火药武器。
这时欧洲国家才开始接触到火药武器并加以制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北宋沈括创“十二气历”及著《梦溪笔谈》沈括是一位在世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科学家,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
[Three]、农学和医学元朝农学家王祯的《农书》宋朝针炙和法医学的成就(板书)这一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阅读,需要明确:王祯是元朝著名的农学家,他的《农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农学的著作。北宋针炙铜人和南宋医学著作的出现反映了宋朝医学的新发展。
[Four]、成熟的古代建筑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板书)北宋出现了若干部建筑学专著,其中以李诫的《营造法式》最为著名。它集中说明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它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手册,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Three]、指南南针的演变历程
〖One〗、中国人很早就发现有一种石头具有磁性,就是磁石,并且观察到磁石指南北的特性。
〖Two〗、于是在战国时期,就发明了用来指示南北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即把磁石制成像勺子一样的器物,放在刻有方位的铜板上。
〖Three〗、后来把勺子制成针,把针装在罗盘里,便于携带,于是叫罗盘针,由于针指南北,故又称指南针或指北针。
〖Four〗、起初指南针用于人们上山打猎、远行或远征,以防迷失方向。
〖Five〗、也用于大型建筑和建造陵墓确定方位。
〖Six〗、到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成为欧洲人探索新航路的必要设备。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的汤匙和指出宋元时期取得的突出科技成就有哪些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