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没有河西走廊
大家好,关于唐朝有没有河西走廊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什么时候失去河西走廊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河西走廊历史介绍有哪些
翻开中国的历史,自秦汉起始,河西走廊一直纷纷扰扰,成为中原王朝同历代西域文明、乃至西方世界的交流之路,以及中原王朝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角力之所。回溯这段历史沿革,有助于我们了解河西地区的民族融合。
河西走廊位于今天的甘肃一带,其称呼由来如下“甘肃西部甘凉肃各地,因位于黄河以西,自古称为河西”。[1]其地处于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也处于“祁连合黎两山南北并峙”[2]之间,形成的一个平原地带,适宜农垦耕种,及交通羁旅休憩歇脚,为一天然走廊。由于这一地带连通中原和西域,偏于行走。且北边接壤宁夏,南边依托青海,东南与陕西相通,西北与新疆、内蒙古接壤,我国最长的东西铁路干线陇海—兰新线就经过这里,铁路沿线有武威、张掖、酒泉等重要城市,近来这里仍是联系亚洲和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河西走廊周边地势险要,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夺取此地,则可以南北连横,共犯中原。中原政权守之,则可以割断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南北连接,并可以分路出兵以制之。
河西走廊具体优势如下:(一)河西走廊北枕合黎、龙首二山,南倚绵绵祁连,两脉夹峙,得一狭长平坦地带,形似走廊,走廊的长度有1000多千米,宽仅百千米,自西汉张骞以毕生心血开通此廊,这里便绵延起两千年的苍凉与璀璨,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穿过,这便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闻名世界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地,而祁连山地受高原寒冷气候的影响,祁连山在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终年积雪,在春暖花开之时,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汇成的溪流,是河西走廊地区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这里经济文化繁荣的基本保证。绿洲点缀在西北干旱的大地上,是古今驿路商旅的必经之地。作为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一处关口——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是万里长城之明长城西端起点,丝绸古道上的重要关隘,雄峙于祁连山脉与黑山之间,地处河西走廊西段最窄处,地势险峻,气势雄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天下雄关”(二)灌溉农业和生态农业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水源、气候条件,致使这片古老的绿洲有水即为良田,无水便是荒漠。由于河西走廊的地势特点是南北高,中间低,东西为狭长走廊,南部高峻的祁连山,是河西走廊重要的水源地,其冰雪融水和河流对河西走廊绿洲的形成、人口分布以及城镇的兴起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中部走廊平原地带,灌溉农业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北绿洲灌区的精华宝地。河西走廊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走在了甘肃省的前列,灌溉历史悠久,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胡麻等是绿洲上的主要农作物。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峻条件和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河西走廊绿洲仅占总面积的17.4%,其余为沙漠、戈壁和难以利用的绿洲,河西走廊每年大风日数约60天—70天,平均风速每小时可达4千米,这里不仅是我国风沙东移南下的大通道,还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沙尘源区之一。现有民族为汉、蒙古、回、藏、哈萨克、裕固等民族。
秦至汉初,河西走廊先后为乌孙,月氏,匈奴地。[公元前174—161年]匈奴休屠王和浑邪王,逐走了原居牧在这里的乌孙和月氏族,占据了河西走廊。西汉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建郡立县,以郡隶凉州刺史部。其后,延至西晋都由凉州刺史管辖。东晋时期,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领地。北魏统一北方,仍为凉州。其后,北魏分裂,其地陆续分为多个州府。到了唐代,大历元年[766年]后,河西走廊陆续为吐蕃所据。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收复河西,复归于唐。五代时期,回鹘占据多个地区,至西夏建立后,河西走廊成为西夏辖地。嘉定十七年[1224年]后属蒙古。元代,蒙古废西夏的蕃和郡,至元十八年[1293年],立甘肃行中书省[驻张掖]。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河西走廊隶陕西布政使司。二十七年[1394年],隶陕西行都指挥使[驻陕少]。清初,沿袭明制。雍正七年[1729年],直隶甘肃行省布政使司[驻兰州]。
中国与异域文明的交流源远流长,各地考古发掘的古代文物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凿空”西域,丝绸之路正式成为沟通中外的“国道”,使者、商贾不绝于道,使当年西域“秘境”不秘。绿洲丝绸之路从长安(西安)出发,经渭河入陇,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然后由阳关、玉门关、哈密分为南、中、北三道。由于经由这条道路输出的货物中,数量比较多的是中原丝绸,后来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冠名为“丝绸之路”,最初含义为汉代中国至中亚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以及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交通路线。由于“丝绸之路”能形象生动的高度概括中西交通的本质,此后中外史家沿袭使用,并大而化之,成为中国通向亚非欧交通的总称。因而谈及丝绸之路,就有四种说法,即横贯欧亚大陆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经过中亚沙漠地带的绿洲丝绸之路;经过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红海的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西到印度、东南亚的西南丝绸之路。一般所说的丝绸之路,是绿洲之路,这里着重阐说的也是绿洲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艺术在亚洲腹心区域的汇聚交流创造了条件,当时交通工具以驼马、大车为主,往返一次需历时三年以上。中国的丝绸、玉器、火药、造纸、造纸术由此传入亚、非、欧辽阔地域,祆教、景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由此传入中原,文明世界的丝绸之路成了名副其实的连接纽带。玄奘西去印度取经之后,所著《大唐西域记》描述过沿途地理风光、民族风情、历史传说。今天在丝绸古道上,依然留存着反映当时文化、经济、政治交流融汇的许多遗迹,近代以来不断出土的考察发掘不断证实着当初的繁华岁月。
(一)河西走廊初具规模时期事件
1.初设郡县。元狩二年[前121]汉武帝为剪除威胁,打通与西域的联系,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两次率军征讨盘踞在河西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霍去病率兵深入腹地,扫荡了五个匈奴王国,大获全胜,迫使浑邪王杀休屠王归汉朝。相传霍去病曾在这里的金泉边庆功,顷御酒入泉与将士同饮,遂名酒泉。汉朝乃取此名在河西置酒泉郡和武威郡。2.据两关设四郡。为了巩固河西,经营西域,西汉王朝于公元前111年,从武威,酒泉郡中分别析置张掖,敦煌两个郡。在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4郡。同时,又建阳关,玉门关,为通西域的门户。为经营西域,开辟中西交通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修长城,设亭障。西汉在反击匈奴取得胜利的基础上,把秦始皇时修的长城,向西延伸修筑到酒泉,后又从酒泉修筑到敦煌郡龙勒县,这就把秦长城向西延伸了一千多公里。在长城沿线每隔五里,十里又设亭,障,即烽燧墩。大的叫障,小的叫亭,有戍卒防守负有垦田生产,打仗保边的双重任务。4.徒民实边。汉王朝的移民政策,对开发河西起了重大作用。据《汉书》,《史记》记载,西汉在设置张掖郡,酒泉郡后,即开设田官,先后从内地迁塞卒六十万人到这里戍田。大量移民于酒泉,敦煌,不仅增加了人口劳力,还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对酒泉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5.张骞两次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西汉在河西据两关,建四郡以加强河西一带控制权的同时,也注重发展河西一带社会经济,繁荣丝绸之路。前138年,武帝派张骞越过匈奴占据的河西走廊去西域,连络月氏簇人,共击匈奴。骞于前126年无功而返。前119年,帝又派张骞出使西域,骞带随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万头,金帛财物一万万钱,出长安,经河西酒泉,过新疆诸地至乌孙,又派副使远达印度,伊朗的哈马丹。元鼎二年[前115]骞返回长安复命,“丝绸之路”开通。后帝又迁使到伊拉克,埃及亚历山大城等国。从此,中西交往空前频繁,丝绸之路,横贯亚州,连接非欧,长达七千公里,连接着世界最古老的文化发祥地一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化所在地,而酒泉,敦煌是其必经之地。赴西域的使者“相望于道,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一年之中多者十余批,少者五六批”。我国的四大发明经此路西传,西域及中西亚的特产也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1.窦固击败北匈奴,班超经营西域。东汉初,建元元年[公元25年]北匈奴势力强大,又征服了曾是西汉统治的西域大部分地区,丝绸之路又被割断。公元29年,占据河西的军阀窦融率河西五郡归服东汉,公元73年,汉明帝刘秀派窦固率张掖,酒泉,敦煌等地甲卒与羌胡骑兵一万二千人,从酒泉出证击败了北匈奴的呼衍王,打开了进入西域的大门。著名的班超在这次战役中立下大功,窦固便派他出使西域。班超经过艰苦努力,与西域各国重新修好,终于恢复了内地与西域中断了六十多年的交通,并于公元91年担任西域都护。班超在西域活动了三十多年,因年老才上书东汉皇帝说,“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要求离开西域。公元102年,班超终于奉命返回洛阳,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2.西凉王迁都酒泉。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三百余年内乱中,酒泉经历了西晋,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北魏,西魏,北周等九个割据政权的统治统治时间最长的北魏达九十六年,最短的前秦才十年。其中西凉国李暠于隆安四年[400年]建都敦煌,又于义熙元年[405年]迁都酒泉。在这三百多年动荡不安的时代,又是民簇大融合的时期,河西走廊成为中西贸易,文化融合的世界都会。名人辈出,人才济济。索靖,竺法护,宋云,宋纤,郭璃,刘昞,澉骃,祁嘉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当地学者。如酒泉人祁嘉,专到敦煌学宫读书,博通经书,后在酒泉开门授徒,弟子达两千余人。3.隋炀帝西巡。公元581年,隋朝建立,589年灭陈,结束了二百八十多年的南北分裂,统一全国。大业元年[605年],罢肃州,以福禄县入张掖郡。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巡至张掖,西域二十七个地方政权的使者同来相会,皆佩金玉,披锦缎,焚香奏乐,歌舞喧躁。隋炀帝并令张掖,武威仕女盛装打扮,周环数十里,以示中国之强盛。这是酒泉敦煌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盛会,也反映出酒泉,敦煌当时的繁荣。3.唐僧经肃州去取经。唐贞观三年[629]秋,玄奘由长安出发,经秦州,兰州,凉州,肃州,稍作停留,即风餐露宿到了瓜州,收胡人石褩陀为徒,授“五戒”,并在瓜洲州吏李昌和一个老人的帮助下,踏上了漫漫西天路。后又得到守卫烽火台的校尉王祥,王伯陇的帮助,才得以经敦煌,到达伊吾。4.张议潮归唐。广德元年[763]肃州陷于吐蕃。大中二年[848)三月,沙州人张议潮率众起义,逐吐蕃守将,陆续攻克瓜州,伊州,西州正吐鲁番],甘州,肃州,兰州,鄯州[青海东部],和州[临夏]岷州[岷县],廓州[青海化隆]等十洲。沙州起义成功后,张议潮遂遣使赴长安归义。大中五年[851]八月,张议潮官拜沙州防御使,十一月,遂升为沙州节度使。河西复趋安定富庶。
1.成吉思汗取酒泉。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诸部族,建起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和一支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1225年蒙古兵西征归来,因1211年臣服的西夏违约,未同行西征,复伐西夏。1226年三月,河西诸州大旱,民无所食。四月,蒙古兵攻西夏。成吉思汗率兵先去瓜,沙洲。遭沙洲守兵假降伏击失利,转攻肃州。肃州为西夏重镇,重兵把守,铁木真围城数日,内心十分焦虑。恰守城者为蒙古千户昔里钤部之兄举立沙献城,亲眷得免死者106户,归其田业。封其子阿沙等为肃州世袭达鲁花赤。其余城民,尽皆诛戮。次年,破沙洲,继征甘,凉等州,1227年西夏灭,肃,瓜,沙3州尽为蒙古兵所有。因战争被烧杀,掳夺,摧残的农桑之地,至元27年虽有恢复,肃,沙2州仍不过万人,肃州仅八千七百人。肃州为达鲁花赤驻地,而下河清皇城,文殊山,金塔王子庄,玉门赤金,布隆吉尔,沙洲等处皆为元朝大小诸王的驻地。2.冯胜修筑嘉峪关。明太祖于洪武五年[1372年]派征虏将军冯胜,率兵击败元兵,平定河西全境。冯胜以肃州地处极边,筑嘉峪关城以控西域的门户,弃瓜、沙2州于关外。3.裴成扩建肃州城。洪武二十八年[1395],肃州卫指挥裴成,扩筑肃州城。明成化二年[1466]巡抚徐廷璋又增筑东关。于东城外展筑4里80步,新旧城周围共8.3里。4.米丁之乱。清顺治四年[1647],清朝国土初定,一些明朝将领,暗举反清旗帜,伺机而动。而米刺印,丁国栋二人先以兰州为据点,城破后奔甘州。甘州破,米亡。丁走肃州,拥土龙泰为王,会集肃州回民及哈密等地维吾尔族援军据州城。嘉峪关内外回,维等族群众纷纷响应。清军于五月在总寨于显龙的导引下,追至肃州。十二月张勇和步将马宁督军破肃州。杀丁国栋。安西,敦煌免于战祸,米丁之乱始平。
1.左宗棠治理河西。光绪三年[1877]二月,左宗棠移节肃州。次年七月,左宗棠捐资恢复酒泉书院,为邻近各县士子肆习之所。1880年,左宗棠督伤各营务之暇,次第承修各县房屋,道路,桥梁,祠庙,学校,并修渠筑坝,广植树木。次年,改酒泉书院为举院,开闱分试,就地取士。各县社牛痘分局,为儿童种痘。中俄伊犁条约签订,规定俄人在新疆及兰州至嘉峪关皆可贸易,通商之初暂免纳税,俄货入口,验票放行。1890年10月,西安至肃州电报线架成,长2900余里。费工料银20万两。1904年重修肃州城鼓楼。2.闻家圈起义。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的黑暗腐败以及丧权辱国的对外政策,激起了人民越来越多的反抗。河西地区广大农民深受苛捐杂税,抓兵派差之苦,革命情绪以触即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后,各省纷纷响应。冬,革命党人祁得隆以行医为名,在酒泉,金塔等地,积极组织联络革命行动,并在酒泉组织了四。五百人的队伍,以怀茂闻家圈为据点,训练军队,制造火药,兵器,预定于腊月三十[1912年2月17日]五更起义,响应辛亥革命,合攻酒泉城。结果事泄,遭清军镇压,被杀百余人,祁得隆于方家屯庄附近壮烈牺牲。3.红军浴血奋战出祁连。民国26年[1937]2月,西路军转入祁连山中,国民党调遣酒泉县的三个民团,配合马步康部在高台红崖子和沿祁连山一带阻击红军西进,还令酒泉商团随马军到安西,石包城等地追击红军。西路军左支队走出祁连山,休整蘑菇台。攻安西城失利,于王家庄突围,又苦战红柳园后,进入新疆。4.和平解放河西。1949年8月25日兰州解放后,第一野战军二兵团沿甘新公路追击河西走廊之敌,陆续解放沿线城,并成立各级军事管制委员会。
重新研究河西走廊的历史,我们不但要认识到河西走廊位置的重要性,也要看到河西走廊历史上是我国多民族交融的地区,这也是当地多民族混杂的历史原因。学习历史,既要温故而知新,也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良好的民族关系,既有利于河西走廊地区的繁荣,也有利于我国西部边陲的稳定。
[Two]、唐朝什么时候失去河西走廊
〖One〗、在李隆基后期,也就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彻底失去了河西走廊。
〖Two〗、安史之乱发生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安和洛阳的繁华落幕,大唐盛世戛然而止。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从西域个河西抽调主力军队回援关中,河西走廊等于被唐朝拱手让给了吐蕃。
〖Three〗、吐蕃先是乘机北上,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唐朝和中亚的联系,接着进入南疆,再逐步向北疆渗透。而唐朝此时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接踵而至,有了腹心之疾,自然顾不上在西北和中亚经营,吐蕃也就一路东进,一直把战线推进到今天的关中外围。
[Three]、古代的河西走廊是现在的哪里
〖One〗、古代的河西走廊,位于现在的甘肃自“武威”到“嘉峪关”的一个斜横走向的通道。
〖Two〗、河西走廊(HexiCorridor),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简称河西、雍凉。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是中国内地通往西域的要道,古凉州、雍州的属地、治所所在地,古西北首府所在地,佛教东传的要道与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经略西北的军事重镇,中原名士躲避北方战火的栖息场所。自古以来就是富足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关于唐朝有没有河西走廊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