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篆刻简介视频

作者:本站原创 -
宋朝篆刻简介视频

大家好,关于宋朝篆刻简介视频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近来我们所能见到的明朝时期的篆刻印谱是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宋朝人管猜灯谜叫什么
  2. 近来我们所能见到的明朝时期的篆刻印谱是
  3. 郑奇的国画、篆刻与音乐创作

[One]、宋朝人管猜灯谜叫什么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谜语在宋代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京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集中发达的地方,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便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活动,北宋的汴梁出现了专为伎艺演出服务的场所--瓦舍。谜语属于百戏之一,通过商业和伎艺场所的传播得到空前普及,制谜和猜谜之风非常盛行,涌现了一大批谜语艺人,如马定斋、霍百丑、张山人、胡六郎和魏大林等。早在隋唐时期,正月十五张灯已成为民间习俗,到了北宋,元宵佳节更显得热烈隆重,据宋.孟元老《**梦华录》:“正月十五日元宵,大门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对,乐声嘈杂十余里。”北宋为金所逼,迁都临安后偏安一隅。统治者为了粉饰太平,每年都要国人在元宵节张灯结彩,大事欢庆,所谓“南宋时观灯独盛”,趁这个机会,一些文人学士便“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浑话,戏弄行人。”至此,灯和谜发生联系,结下了不解之缘,诞生了“灯谜”。这时的灯谜,是指写在灯上的谜语,而不是专指现在的文义谜,两者有本质的区别。随着灯谜的出现,兴起了灯谜组织,当时的京城临安成立了谜社,据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隐语,则有南北垢斋、西斋,皆依江右谜法。谜语、习诗之流,萃而成斋。”谜社的成员都属飞诗之流的文人,他们或以谜相酬和,或以谜相嘲戏,或品谜玩隐,或著书立说,继往开来地共同推动了谜语的发展。谜语形式的多样化是宋代谜语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字谜、物谜、画谜、印章谜和人名谜主宰了当时的谜坛,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猜谜体制,如道谜、正猜、下套、贴套、走智、横下、问因和调爽等。宋代流传下来的谜语不少,到近来为止,从各种古籍中搜集来的就有七十多条,这些谜语大多是以诗词为面的。北宋王安石,不仅是位政治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谜语专家,在谜语制作方面,他技艺娴熟,高人一筹,宋代的一些野史记录有他的部分谜事活动和谜语作品,如以“目字加两点,不作贝字猜。贝字欠两点,不作目字猜。”分别射“贺”和“资”二字。又如以“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妆,爱向风前月下。”猜物谜“印章”。在隋唐谜语的基础上,宋代的画谜和实物谜有较快的发展,这里引用苏东坡和佛印和尚的两则谜语故事,可以窥见一斑。据《东坡集》载:“东坡即拾一片纸,画一和尚,右手把一柄扇,左手把长柄笊篱,与佛印云:‘可商此谜,’佛印沉吟良久:‘莫不是《关睢》序中之语欤?’东坡曰:‘何谓也?’佛印答曰:‘风以动之,教以化之。非此意乎?’东坡曰:‘吾师本事也。’相与大笑而已”。又据《丹铅杂录》记载:“佛印持二百五十钱,示东坡云:‘与你商此一个谜。’东坡思之,少顷,谓佛印曰:‘一钱有四字,二百五十钱,乃一千个字,莫非《千字文谜》乎?’佛印笑而不答。”宋代文人多好治印篆刻,讲究印学,出现了印谱,从而了最原始的印章谜。据宋.周密《云烟过眼录》记载,宋著名词人姜夔以自己的姓名作谜而刻于印上,印文是这样的“鹰扬周室,凤仪虞廷。”首句引用《诗经》“维师尚父,时维鹰扬”,隐姜尚的姜,尾句引用《尚书》“夔曲乐,凤凰来仪”,隐“夔”。姜夔的印章谜是一种创举,它为后来印章谜的发展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人名为谜底素材的人名谜在宋代已是见其形,日见其多,在谜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宋.彭乘《墨客挥犀》录有这样一条人名谜:“佳人佯醉索人扶,露出胸前白玉肤,走入帐中寻不见,任他风水满江湖。”词语含蓄艳丽,情意缠绵,每句隐含一位唐代诗人,他们分别是:贾岛(假倒)、李白(里白)、罗隐和潘阆(拼浪)。一切真正的艺术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谜语在宋以后并没有中止和消亡,而是在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在各种各样的谜事活动中,文人学士一直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宋、金、元三代都有谜集刊行,宋元年间有苏东坡、黄山谷、秦少游和王安石等人刊集成四册的《文戏集》,金章宗年间有四川人杨圃祥主编的《百斛珠》,元至正年间有浙江人朱士凯编集的《包罗天地谜韵》。由于受时代风云和区域文化的影响,元朝时期的谜语暂处于低潮,数量不多,虽然这样,但当时仍不乏上乘之作,如大诗人萨都拉创作了一则物谜,见于他的《雁门集》:“开如轮,敛如槊,剪纸调胶护新竹,日中荷盖影亭亭,雨中芭蕉声肃肃,晴天则阴阴则晴,晴阴之说诚分明,安得大柄居吾手,去履东西南北之行人。”谜底是“伞”,以谜言志,制谜技巧非同一般。

[Two]、近来我们所能见到的明朝时期的篆刻印谱是

〖One〗、我国的印谱起源于宋代,但是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印谱,是明代隆庆时期的顾从德于1572年编辑的《集古印谱》,这套印谱一共六册,内容包括作者本人的收藏及他人所藏的印章,其中收录的玉印150余枚,铜印1600枚。

〖Two〗、《集古印谱》出版后的第三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这套印谱再次增补,玉印增加到220余枚,铜印增加到3200余枚。

[Three]、郑奇的国画、篆刻与音乐创作

〖One〗、《国画八幅》,1996年10月赴德国参加《四个和尚、七个画家》画展。

〖Two〗、《南京古今地名印谱(篆刻30方)》,载《都市的旋律》,海南世界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

〖Three〗、《国画》,参加加拿大中国画艺术双年展,1998年10月刊于《江苏画刊》。

〖Four〗、《中国山水画三幅》,载入辽宁美术出版社总社2001年版《名家画名山》画册。

〖Five〗、《山水画一幅》,载入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01年出版《荣宝斋创刊一周年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Six〗、《国画三幅》,2004年5月,参加台湾中华大学主办中美艺术家作品巡回展。

〖Seven〗、《中国画12幅》,《美术与设计》,2004年第1期。

〖Eight〗、《此身宛若云一朵》,谱曲十一首,盒带专辑,江苏音像出版社,1993年。

郑奇宋代医官。为翰林医官副使。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与王怀隐等共同编修《太平圣惠方》。

OK,关于宋朝篆刻简介视频和近来我们所能见到的明朝时期的篆刻印谱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