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河池郡

作者:本站原创 -
唐朝河池郡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河池郡,以及唐玄宗入蜀路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宋朝地图所有州府
  2. 唐玄宗入蜀路线
  3. 仇池古国什么时候灭亡

[One]、宋朝地图所有州府

〖One〗、下面所列根据《宋史-地理志》记载总结(黄色背景的为南宋时期的建置名称或统计)

〖Two〗、京东东路(府一州七军一,县三十八):

〖Three〗、青州(北海郡,镇海军节度,建隆三年以北海县置军,淳化五年改军名,庆历二年初置京东东路安抚使)

〖Four〗、密州(本防御州,开宝五年升安化军)

〖Five〗、济南府(济南郡,兴德军节度,本齐州,政和六年升府)

〖Six〗、潍州(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乾德三年升州)

〖Seven〗、淮阳军(同下州,太平兴国七年,以徐州下邳县建军)

〖Eight〗、京东西路(府四州五军一,县四十三:

〖Nine〗、应天府(河南郡,归德军节度,本唐宋州,景德三年升府,大中祥符七年建为南京)

〖Ten〗、袭庆府(鲁郡,泰宁军节度,本兖州,政和八年升府)

1〖One〗、兴仁府(济阴郡,彰信军节度,本曹州,崇宁元年升府)

1〖Two〗、东平府(东平郡,天平军节度,本郓州,宣和元年改府)

1〖Three〗、徐州(彭城郡,武宁军节度,本京东路,元丰元年割隶京东西路)

1〖Four〗、拱州(宝庆军节度,本开封府襄邑县,崇宁四年建州)

1〖Five〗、广济军(乾德元年置发运务,开宝九年改转运司,太平兴国二年建军)

1〖Six〗、京西北路(府四州五军一,县六十三):

1〖Seven〗、河南府((洛阳郡,因梁晋之旧为西京)

1〖Eight〗、颍昌府(许昌郡,忠武军节度,本许州,元丰三年升府,崇宁四年为南辅)

1〖Nine〗、淮宁府(淮阳郡,镇安军节度,本陈州,宣和元年升府)

20、顺昌府(汝阴郡,元丰二年升顺昌军节度,旧颍州,政和六年改府)

2〖One〗、滑州(灵河郡,太平兴国初改武兴军节度)

2〖Two〗、信阳军(同下州,开宝九年降为义阳军,太平兴国元年改信阳军)

2〖Three〗、京西南路(府一州七军一,县三十一):

2〖Four〗、襄阳府(襄阳郡,山南东道节度,本襄州,宣和元年升府)

2〖Five〗、金州(安康郡,乾德五年改昭化军节度)

2〖Six〗、光化军(同下州,乾德二年,以襄州阴城镇建为军)

2〖Seven〗、河北东路(府三州十一军五,县五十七):

2〖Eight〗、大名府(魏郡,庆历二年建为北京)

2〖Nine〗、开德府(澶渊郡,镇宁军节度,本澶州,崇宁五年升府)

30、河间府(河间郡,瀛海军节度,本瀛州,大观二年升府)

3〖One〗、冀州(信都郡,庆历八年,升安武军节度)

3〖Two〗、雄州(政和三年,赐郡号曰易阳)

3〖Three〗、霸州(政和三年,赐郡号曰永清)

3〖Four〗、清州(本乾宁军,大观二年升州,赐郡号曰乾宁)

3〖Five〗、信安军(太平兴国六年,以霸州淤口砦建破虏军,景德二年改军名)

3〖Six〗、保定军(太平兴国六年,以涿州新镇建平戎军,景德二年改军名)

3〖Seven〗、保顺军(周置军于沧州无棣县南三十里)

3〖Eight〗、河北西路(府四州九军六,县六十五):

3〖Nine〗、真定府(常山郡,本镇州,庆历八年改府)

40、中山府(博陵郡,定武郡节度,本定州,政和三年升府)

4〖One〗、信德府(钜鹿郡,本邢州,宣和元年升府)

4〖Two〗、庆源府(赵郡,庆源军节度,本赵州,宣和元年升府)

4〖Three〗、浚州(平川军节度,本滑州黎阳县)

4〖Four〗、保州(本莫州清苑县,太平兴国六年建州,赐郡号曰清苑)

4〖Five〗、河东路(府三州〖Fourteen〗、军八,县八十一):

4〖Six〗、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紧州,元丰年间升府)

4〖Seven〗、隆德府(上党郡,昭义军节度,本潞州,崇宁三年升府)

4〖Eight〗、平阳府(平阳郡,建雄军节度,本晋州,政和六年升府)

4〖Nine〗、府州(靖康军节度,政和五年赐郡号曰荣河)

50、威胜军(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军)

5〖One〗、平定军(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砦建为军)

5〖Two〗、岢岚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军)

5〖Three〗、庆祚军(政和三年以赵城造父始封之地升军)

5〖Four〗、陕西永兴军路(府四州十五军五,县九十)

5〖Five〗、延安府(延安郡,彰武军节度,本延州,元祐四年升府)

5〖Six〗、庆阳府(安化郡,庆阳军节度,本庆州,宣和七年改府)

5〖Seven〗、清平军(本凤翔府盩厔县清平镇,大观元年升军)

5〖Eight〗、绥德军(本唐绥州,元符二年改军)

5〖Nine〗、陕西秦凤路(府一州十九军五,县四十八):

60、秦州(天水郡,雄武军节度,旧置秦凤路经略安抚使)

6〖One〗、西安州(元符二年以南牟会新城建州)

6〖Two〗、巩州(熙宁五年以秦州古渭砦为军,崇宁三年升州)

6〖Three〗、镇戎军(本原州高县地,至道三年建为军)

6〖Four〗、德顺军(庆历三年即渭州陇干城建为军)

6〖Five〗、两浙路(府二州十二,县七十九)

6〖Six〗、临安府(余杭郡,临海军节度,本杭州,建炎三年升府)

6〖Seven〗、平江府(吴郡,平江军节度,本苏州,政和三年升府)

6〖Eight〗、镇江府(丹阳郡,镇江军节度,本润州,政和三年升府)

6〖Nine〗、嘉兴府(本秀州,政和七年,赐郡名曰嘉禾,庆元元年,以孝宗所生之地升府。嘉定元年,升嘉兴军节度)

70、湖州(吴兴郡,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宝庆元年改安吉州)

7〖One〗、绍兴府(会稽郡,镇东军节度,本越州,绍兴元年升府)

7〖Two〗、庆元府(奉化郡,奉国军节度,本明州,绍熙五年,以宁宗潜邸升府)

7〖Three〗、瑞安府(永嘉郡,本温州,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7〖Four〗、建德府(新定郡,遂安军节度,本睦州,宣和三年改严州,咸淳元年升府)

7〖Five〗、淮南东路(州十军二,县三十八;州九军四)

7〖Six〗、扬州(广陵郡,淮南节度,建炎元年升帅府)

7〖Seven〗、安东州(本泗州涟水县,太平兴国三年置军,景定初升安东州)

7〖Eight〗、淮南西路(府一州七军二,县三十三;府二州六军四):

7〖Nine〗、寿春府(寿春郡,忠正军节度,本寿州,政和六年升府)

80、安庆府(本舒州,同安郡,德庆军节度,绍兴十七年改安庆军,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府)

8〖One〗、江南东路(府一州七军二,县四十三;府二州五军二):

8〖Two〗、宁国府(本宣州,宣城军,宁国军节度,乾道二年以孝宗潜邸升府)

8〖Three〗、南康军(本江州星子县,太平兴国七年建为军)

8〖Four〗、江南西路(州六军四,县四十九;府一州六军四):

8〖Five〗、隆兴府(本洪州,豫章郡,镇南军节度,隆兴三年以孝宗潜邸升府)

8〖Six〗、赣州(本虔州,南康郡,绍兴二十二年改名)

8〖Seven〗、瑞州(高安郡,本筠州,宝庆元年避理宗讳改名)

8〖Eight〗、荆湖北路(府二州十军二,县五十六;府三州九军三)

8〖Nine〗、德安府(安陆郡,安远军节度,本安州,咸和元年升府)

90、常德府(武陵郡,常德军节度,本朗州,大中祥符五年改鼎州,乾道元年以孝宗潜邸升府)

9〖One〗、荆湖南路(州七军一监一,县三十九;府一州六军二监一)

9〖Two〗、宝庆府(本邵州,邵阳郡,宝庆元年以理宗潜藩升府,淳祐六年升宝庆军节度)

9〖Three〗、福建路(州六军二,县四十七;府一州五军二)

9〖Four〗、建宁府(本建州,建安郡,端拱元年升建宁军节度,绍兴三十二年以孝宗旧邸升府)

9〖Five〗、成都府路(府一州十二军二监一,县五十八;府三州十一军二)

9〖Six〗、成都府(本益州,蜀郡,剑南西川节度,太平兴国六年降州,嘉祐五年复府)

9〖Seven〗、崇庆府(本蜀州,唐安郡,绍兴十年以高宗潜藩升崇庆军节度,淳熙四年升府)

9〖Eight〗、嘉定府(本嘉州,犍为郡,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府,开禧元年升嘉庆军节度)

9〖Nine〗、潼川府(梓潼郡,剑南东川节度,本梓州,重和元年升府)

100、遂宁府(遂宁郡,武信军节度,本遂州,政和五年升府)

10〖One〗、顺庆府(南充郡,本果州,宝庆三年以理宗初潜之地升府)

10〖Two〗、怀安军(乾德五年以简州金水县建为军)

10〖Three〗、宁西军(本广安军,咸淳二年改名)

10〖Four〗、利州路(府一州九,县三十八;府三州十二军二):

10〖Five〗、兴元府(梁州,汉中郡,山南西道节度)

10〖Six〗、隆庆府(本剑州,普安郡,隆兴二年以孝宗潜邸升普安军节度,绍熙元年升府)

10〖Seven〗、同庆府(同谷郡,本成州,宝庆元年以理宗潜邸升府)

10〖Eight〗、沔州(顺政郡,本兴州,开禧三年改)

10〖Nine〗、夔州路(州十军三监一,县三十二;府三州八军三监一)

1〖Ten〗、绍庆府(本黔州,黔中郡,武泰军节度,绍定元年升府)

11〖One〗、咸淳府(本忠州,南宾郡,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11〖Two〗、重庆府(本渝州,巴郡,崇宁元年改恭州,后以光宗潜邸升府)

11〖Three〗、广南东路(府一州〖Fourteen〗、,县四十三;府三州十一):

11〖Four〗、肇庆府(高要郡,肇庆军节度,本端州,重和元年升府)

11〖Five〗、德庆府(本康州,晋康郡,绍兴元年以高宗潜邸升府,〖Fourteen〗、年置永庆军节度)

11〖Six〗、英德府(本英州,宣和元年,赐郡名曰真阳,庆元元年以宁宗潜邸升府)

11〖Seven〗、贺州(临贺郡,本属东路,大观二年五月,割隶西路)

11〖Eight〗、广南西路(州二十五军三,县六十五;府二州二十军三):

11〖Nine〗、静江府(本桂州,始安郡,静江军节度,绍兴三年以高宗潜邸升府)

120、庆远府(本宜州,龙水郡,庆远军节度,咸淳元年以度宗潜邸升府)

12〖One〗、南宁军(本儋州,熙宁六年废州为昌化军,后改名)

12〖Two〗、吉阳军(本崖州,熙宁七年废为朱崖军,后改名)

12〖Three〗、燕山府(唐幽州,契丹建为南京,寻改燕京,宣和四年改燕山府)

12〖Four〗、经州(本蓟州玉田县,宣和六年置)

12〖Five〗、云中府(唐云州,契丹建为西京。宣和三年,始得云中府、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所谓山后九州也。寻为金人所取)

[Two]、唐玄宗入蜀路线

唐玄宗入蜀的路线是指唐朝皇帝玄宗在安史之乱后,逃离长安,前往蜀地(今四川省)的行程路线。以下是唐玄宗入蜀的一种常见路线:

1.出发:唐玄宗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沿着秦岭山脉向南行进。

2.经过关隘:在行程中,唐玄宗经过了几个重要的关隘,如剑门关、严陵关等。这些关隘是通往蜀地的重要通道,也是唐玄宗逃离长安的必经之地。

3.经过江河:唐玄宗还需要穿越一些江河,如嘉陵江、岷江等。这些江河是蜀地的重要水系,也是唐玄宗入蜀的自然障碍。

4.抵达成都:最终,唐玄宗抵达了蜀地的首府成都。成都是当时蜀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唐玄宗在蜀地的居所。

需要注意的是,唐玄宗入蜀的具体路线可能有多种版本和变化,因为历史记载有限且存在争议。以上只是一种常见的路线,供借鉴。

[Three]、仇池古国什么时候灭亡

东汉建安年间,氐人杨腾率领部众迁至仇池定居下来。三国时曾联合凉州马超、韩遂、杨秋和占据今甘肃一带的兴国氐王阿贵汇合共同反抗曹操。后因战败率少数将领投奔蜀汉,其余部众被曹操迁至扶风、天水一带。司马昭当政时,氐人杨飞龙受封号,以假征西将军名义,率部落“还居略阳”。杨飞龙以外甥令狐茂搜为养子。晋惠帝元康六年(公元296年),杨茂搜自号辅国将军,右贤王,氐族部众拥戴称王,始建前仇池国,称仇池公,其辖地有武都、阴平二郡。公元317年前仇池分裂,杨茂搜长子杨难敌继位,号左贤王,屯下辨。其弟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今徽县),今陇南地区大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后兄弟内斗,国力日弱,公元371年,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杨安攻仇池,城破之后,将氐族人迁徙到关中一带,前仇池国灭亡。帝王世系:杨腾(184-210)杨驹(210-230)杨千万(230-263)杨飞龙(263-296)杨茂搜——(296-317)杨难敌——18丁丑(317-334)杨毅——4甲午(334-337)杨初(袭天水公)——19丁酉(337-355)杨国——2乙卯(355-356)杨俊——5丙辰(356-360)杨世——11庚申(360-370)杨统——1庚午(370-370)杨纂——2庚午(370-371)编辑本段后仇池(385--443)前秦灭亡后,苻坚女婿杨定率部众返回陇右,公元385年自称龙骧将军、仇池公,招纳氐、汉民自立。4年后占领了天水、略阳、陇城、翼城等地,自号陇西王。与西秦乞伏乾归战,失败被杀。堂弟杨盛继位时,辖区只有武都、阴平两处城池。不久国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后仇池国为北魏所灭。帝王世系:武王(杨定)——10乙酉385-394惠文王(杨盛)——32甲午394-425孝昭王(杨玄)——元喜『5』乙丑425-429杨保宗——1己巳429大秦王(杨难当)——7己巳429-436,建义『7』丙子436-442杨保炽——1壬午442-443编辑本段后期:氐族灭亡后,杨茂搜的后人相继建立了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公元580年阴平国王杨法琛因帮助北周益州总管王谦反对杨坚,被杨坚派兵灭亡。部众遂散处各地,逐渐消失。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相关推荐: